01300000040940120953304041402_s  

克提司•彼得•範寇德

紮緊我的降落傘背帶,又檢查了一下我的裝備,以確保安全沒問題,我把操控繩緊緊握在手裡。這個長有翅膀的怪物搖晃著、扭動著,要掙脫束縛,把我甩到深淵裡去。我的兩名護衛在我左右,盡力在控制它的狂怒,但需要用盡他們所有的技能和耐力,以阻止它使我摔倒,並把我帶至它的窩穴裡。

無線電傳送的聲音將我驚醒,又把我帶回現實世界裡。「把手收回,掌心向上,身子往前傾,眼睛往正前方看......準備好起飛姿勢!」是艾維,我們總教練的聲音,他下定決心要傳授給我們對抗地心引力、衝上藍天的技巧,而最重要的是,之後可安全著陸。「起飛成功與否是可選擇的,降落著陸就不是了。」他喜歡這麼說。我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很好的,又提醒自己我們教練完美無瑕的安全記錄。

翼傘滑翔運動的課程已結束了。除非我現在從這山上跳下去,否則自己學到關於升空、拖拽、進攻的理論,只是紙上談兵。「只要保持鎮定,按照指示去做就行了!」我像在念禱文般不斷重複對自己說。就在我準備好要起跳時,一隻老鷹在我頭的上方毫不費力地翱翔而過,盤旋了幾圈。牠乘著上升的熱氣流,幾乎沒有拍翅膀地在飛翔。我想起一句聖經經文:「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
我的無線電又傳來聲音:「你準備好了嗎?」
我點點頭,深呼吸了幾次,嘗試著不要驚慌。艾維怎麼告訴我們的?「驚慌離事故只有一步。當你驚慌時,你的潛意識就佔了上風,這會讓你犯錯。」

我把手收回,我的滑翔傘逮著了風,膨脹起來,把我往後拖拽。我向前傾身,抬頭仰望。現在,我已經決心要飛出去,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我知道下一步是要跑步。就如生活一樣,如果我們缺乏推進目標的精力,現實情況就會與我們作對。如果我不保持適當速度,滑翔傘就會開始自顧自地一邊倒。我必須讓它知道我要它怎麼做。「飛出去吧!讓我安全降落著地!」

「跑!」

我跑了兩步,就騰空了。那比我想像的還要容易,更像滑雪橇,而不是駕駛飛機。我飛得更高了,觀賞湖泊上方藍色山巒之壯麗景色。我輕輕拉動剎車制動器,讓它往右轉,它也乖乖聽命,然後我又左轉、右轉,然後準備降落、著陸。降落著地並不如我所希望的那麼安穩溫和,但衝力也不算很大,對第一次嘗試的我而言還不錯。

我開始批評我降落著地的成績,並告訴艾維說下次我如何會做得更好。「別太苛責自己了。」他輕聲責備我說:「只要是安全降落,就是成功的降落。」

每個人都鼓掌表達祝賀之意,我也鼓了掌。現在我們都是「兄弟幫」了,當每個人降落時,我們都為之歡呼喝采,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曾面對恐懼、並且戰勝了恐懼。

在我們享受那段興奮時刻之後,我和我們的教練──他們也是印度數一數二、滑翔傘訓練學校的創始人,聊起天來。

艾維,這位總教練和他的妻子安妮達,雙雙放棄了獲利頗豐的企業工作,來追求他們的夢想,而剛開始時並不容易。我問安妮達,她覺得什麼是他們成功的主要因素。

「我們斷絕了所有退路,失敗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或是成功,或是就此結束,而我們對後者不感興趣。」

他們花了數年辛苦,投入時間,旅行到各地一些企業公司的活動場合上演講,或是到任何他們受到邀請的場合上解說。有幾位勇敢的人士嘗試過,之後,口碑漸漸傳開。現在他們幾乎每天都有飛行活動課程。

我發現這些企業家們的個性,也有深刻而屬靈的一面。他們如此創業,不僅是基於腎上腺激素的刺激迸發,或是一個冒險性的商業投資。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渴望奔放飛翔,而他們也想要與他人共享。

「滑翔運動就像生活,」艾維告訴我:「我們必須克服困難、面對挑戰。儘管我們可以得到他人的幫助,但最終我們還是得靠自己前進。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恐懼,放下我們的懷疑,只管飛出去!」

耶穌在加利利海上,對門徒們說出一句帶來永恆安慰的簡短訊息:「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2祂是解除恐懼的靈藥;祂是治療煩惱的特效藥;祂是全然的拯救。因此我們應當超越我們的恐懼,讓我們時時定睛看著耶穌,常常住在祂裡面,以祂為滿足。讓我們緊緊依靠著祂,並高呼「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3
──宣信牧師(A. B. Simpson, 1843-1919)


克提司•彼得•範寇德居住在印度孟買,他是一位編劇家和啞劇活動大師(http://elixirmime.com/),並是家庭國際基督徒聯會的成員。■

1. 以賽亞書40:31
2. 馬太福音14:27
3. 詩篇46:2


 

圖片出處:http://www.shishapangma.net/tag/%E4%B8%89%E8%A7%92%E7%BF%BC%EF%BC%8C%E6%BB%91%E7%BF%94%E4%BC%9E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妮•思萍


好幾年以前,我們這個小家庭搭乘一艘貨輪,從歐洲前往南非,那將是我們新的服務地區。由於貨輪要裝載貨物,耽擱了不少時間,結果我們在地中海的深冬起航,這與使徒保羅在馬爾他海岸遭遇船難的季節相同。1


我們還以此開玩笑,並偶而祈禱我們的命運不會類似保羅曾遭遇的情況。結果,出港僅兩天,我們就遇到颶風級的暴風雨。儘管我們的輪船滿載貨物,吃水很深,但還是搖晃得非常厲害。孩子們年紀還小,覺得很好玩,但我們其餘的人則掙扎著保持鎮定,讓自己不致嘔吐。甚至連那些經驗豐富的船員都暈船了。


我們聽到無線電播報,其他船隻也同樣遭遇風暴的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實在無能為力,但我能禱告,所以我就這麼做了,我以前從未曾這樣迫切的禱告過!


「到駕駛台去!」我立刻認出腦海裡的這句話,是耶穌的聲音。[祂對我說:]「船長現在也在禱告。與他一起禱告,鼓勵他的信心。」


於是我站起來,跌跌撞撞地邁開步,也不知道是怎麼走到駕駛台的,但最後還是到了那裡。只見船長獨自一人在那裡,沒錯,他正在禱告。我們一起守夜禱告,直至我們駛過西西里島南方,它為我們擋住了最猛烈的風。船和船上的貨物有些損壞,但無人受傷。


就在最近,我經歷了一些艱難,以前那段經歷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我再次聽到那聲音:「起來,到駕駛台去,」(它彷彿在對我這樣指示),「去緊緊抓住『船長』的手。耶穌是我們的船長,我們一起很快就會到達安全的水域。」


逃避困難、躲避它、期望它會離開,這乃是人類的天性,但這不是得勝者的應對模式。暴風雨中不要畏縮趴下,生命中的爭戰有時似乎勢不可擋,但勝利是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的。


安妮•思萍是一位住在巴爾幹半島的作家及基督徒人道救援工作者。■


1.請參閱使徒行傳第27-28章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庫斯•史坦格爾


我們的兒子彼得三歲時,被醫師診斷患了白血病,頃刻間,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劇烈的變化。沒有任何說明冊子可告訴你,當你的孩子面臨威脅生命的疾病時,該如何應對。儘管我們在耶穌──我們「溫柔的牧人」慈愛的臂膀中找到庇護所,我們仍然必須找出辦法來面對接下來數週、數月那些令人擔心害怕的事情。


後來,黑暗隧道的末端終於出現了亮光:醫生宣佈彼得治癒了。但實際上,這個挑戰並沒有結束。幾年後,病魔再次抬起它邪惡的頭,並且不止一次,而是兩次。


當癌症首次再度復發時,我們人在南非。那是一個語言、文化和醫療系統,與我們以往慣有的都截然不同的陌生國度。然而,我們經歷的恐懼和痛苦,加上企盼輕微好轉跡象的漫長等待,卻無不同。彼得的病情有了改善,再次看來他已經治癒了......直到三年後,我們吃驚地發現,兒子的癌症又復發了。


那時彼得只有十歲,卻在面對第三次癌症的復發。


我們痛苦,我們哭泣。我們不了解上帝的用意,但一直可感受到祂就在我們身旁。我很確信我能理解使徒保羅寫下這些話時的感受:「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從未曾被上帝丟棄;我們被打倒了,卻不至死亡。」1


我們再次迫切地緊緊依靠主。

回到醫院,醫生向我們解釋說,想要永久治癒的最佳可能性是做骨髓移植,但我們家裡每個人都曾被檢測過,沒有人合適做骨髓移植。


「讓我們再檢測一次。」他建議。


過了一週,醫生面帶微笑來見我們,說:「你們小兒子的骨髓相當接近適合程度。」


勝利仍不是一蹴而就的。等待彼得脫險,我們再次捱過好幾個月之久。但他終於挺過去了,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年不再遭受癌症的侵擾。


你是怎樣挺過危機的呢?你一刻一刻地、每小時地、每一天地緊握著「牧人」的手,來這樣度過。

 

庫斯•史坦格爾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住在荷蘭。■

1.哥林多後書4:8-9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自瑪利亞•芳婷的文章

人們感激及重視光,因為我們都經歷過黑暗。在我們經歷過絕望之後,我們會非常珍惜希望。我們的祝福會帶給我們最大的喜樂,因為我們經歷過沒有它們的日子。我們珍惜健康,因為我們經歷過病痛;我們理解被愛的可貴,因為我們體會過孤獨的滋味。
我想沒有人會享受艱苦、困難、疾病、疼痛和生活的艱辛;然而保羅在聖經中告訴我們,他「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他。」1無論生命帶給我們什麼也好,當我們能仰望上帝時,祂的能力可給予我們力量去承受苦難,並獲得祂應許要給我們的所有好處。
以下是一些人的心得,他們發現,當他們在困境中向上帝求助時,上帝一路陪伴他們走完全程。

感恩之心是喜樂的秘訣。
──作者不詳

我們這些凡人,本能地會認為可見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而不可見的世界是「不真實的」世界,但聖經告訴我們的幾乎截然相反。
──楊腓力(Philip Yancey, 生於1949年)

每個有關受苦的真理,都可被人用為擁護或反對上帝的武器。多數時候,受苦會令我們更加速前進──或是更靠近上帝,或是更遠離上帝。
──大衛•麥肯納(David McKenna)

當你看到一位有唐氏症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時,不要搖頭嘆息說:「換做是我,我是絕對無法面對這個的。」你很有可能無法面對,這也正是為什麼上帝沒有讓你面對。你不如花點時間認真想想,在你自己特定、獨特、個人的處境下如何保持喜樂之心。接受你的處境,把它看作是上帝所賜的禮物,敢於為此而感謝祂。
──瓊妮•艾瑞森•田田(JoniEareckson Tada, 生於1949年)

想想你曾經歷過的最糟糕時刻,還有你的悲傷、你的損失、你的愁苦,然後再想想你的現況,你如今能記起你過去的經歷。你已通過你生命中最糟糕的日子。你的創傷被治癒,你通過了試煉、忍受過試探、捱過了糟糕的關係,現在你在從黑暗中走出來。記得那些不好的事情......然後再看看你現在的處境。當我們記起以前生活曾有多麼艱難,我們又已走了多麼遠的路,我們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顯明的對比,而這個對比正是培養感恩之心的肥沃土壤。
──彼得•約翰•戈麥斯牧師(Peter Gomes, 1942-2011)

受苦時,要禱告這次試煉能增加你的信心。
──巴比•奧班農(Bob O’Bannon)

不要祈求擔子更輕,而要祈求背更強壯。
──作者不詳

每當你感到自己軟弱時,不要說「我軟弱」,而要尋求解決辦法,因為這是上帝的話語。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

遭遇困難時要這麼說,首先:是祂把我帶到這個境地,我在這困境中是祂的旨意,因此我要放心。其次:祂會在祂的愛中保守我,並賜給我恩典,好讓我在這個試煉中,行為表現如祂的孩子。然後:祂會使這個試煉變成一個祝福,教導我祂想要我學習的功課,在我的生命裡動工,所以我能擁有祂想要賜給我恩典。最後:在祂認為是最好的時候,祂會再次帶我脫離困境,時間和方式祂都知曉。簡言之,我之所以在現今的處境是:(1)上帝的安排,(2)在祂的保守之下,(3)在接受祂的訓練,(4)在祂的時間範圍內。
──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 1828-1917)

上帝不擔心我們的計畫,祂不會問:「你想要失去一位你所愛的人嗎?或是你想嘗試這個困難?或體會這個失敗嗎?」不,祂允許這些事情發生,是有祂自己的目的的。我們經歷的事情或是會使我們變得更親切、更好、成為人格更高尚的男女,或是會使我們變得更負面批評、更吹毛求疵、更固執己見。發生的事情會使我們變得更邪惡,或是使我們變得更像聖徒一般,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與祂之間的親密程度。
──章伯斯(OswaldChambers, 1874-1917)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哥林多前書10:13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有9000多次投籃未進,輸掉的比賽幾乎有300場。有26次,我被寄予期望投出決定勝負的一球,但我搞砸了。我一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這就是為什麼我曾成功的原因。
──麥克•喬丹(生於1963年),前職業籃球選手,被美國職業籃球聯賽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1.哥林多後書12:9

瑪利亞•芳婷和先生彼得•阿姆斯特丹是基督國際家庭聯會的總監。■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523140121817_440x300  

喬伊絲•蘇婷


我們在波蘭南部的維利奇卡鹽礦中,沿著螺旋階梯往下走了378級,不知道將會發現什麼,只是在想:若在地下迷宮中走失,是件多麼輕而易舉的事。我驚歎於那些人如何能在地下生活那麼久,還保持心智健全,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經過不同的洞穴,有人將鹽中的雕塑指給我們看。幾百年前,某位不知名的礦工,在地下深處,看見鹽如何反射燭光,發覺它可以是雕塑的極好材料。或許他也夢想過要成為一位像達文西或是米開朗基羅那樣的藝術家。也許他曾用午餐時間,或是工餘時間,創作出自己的傑作,即使它們永遠不會在富麗堂皇的博物館或寬敞明亮的大教堂中展覽也好。它們只能啟發激勵其他那些像他一樣的礦工。或許,他希望自己能在地下深處,為他們指明通往上帝的道路。後來,其他礦工也開始雕塑。
在地下443英尺的地方,礦工們造了一座小教堂。他們在牆上描繪了耶穌的生平,從基督誕生到復活升天。也許他們領悟到,當自己進入令人生畏的一片黑暗中時,多麼迫切需要上帝的保護和看顧。誰會想到,光照在鹽礦上,會散發出像大理石一樣的光澤呢?誰能想像到,這些工人們會有時間和靈感,來創作這些了不起的作品呢?
我們的導遊邀請我們測試一下這裡的音響效果,據說是世界一流的。我們還得知,有人仍會將有氣喘或患有過敏症的孩子帶到鹽礦裡來,從含鹽空氣的醫治能力中受益。乘電梯回到地面之後,我的思緒還繼續停留在那些鹽礦裡。我不是一位雕塑家、藝術家或作曲家,但我能透過寫作來創作,這對我很重要。無論你做什麼,都可能成為帶給他人啟發激勵的東西。
生命並不總是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即使在黑暗的地方,一點小燭光也能帶領我們找到我們人生的目的。汗水和淚水不會持久,但我們在自己生活的小天地裡所創造的美好,可持續下去,並照亮他人的黑暗。
喬伊絲•蘇婷是一位教師和作家,住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市。■

 

圖片出處:http://www.google.com.tw/url?sa=i&rct=j&q=&esrc=s&source=images&cd=&cad=rja&uact=8&ved=0CAcQjRw&url=http%3A%2F%2Fscenery.nihaowang.com%2Ftalkscenery%2F904.html&ei=MHBdVIUYhdaaBa3lgcgO&psig=AFQjCNGohSdc0FlYlCr3Or-biQ-Ufjo0JQ&ust=1415496107608074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22953443_01000  

 

作者不詳
當時我正在觀看一群小朋友踢足球,他們只有五、六歲的模樣,但卻在認真地進行一場真正的比賽。球員們都穿著球衣,分成兩隊,還有教練,並有一小群父母在球場界線外觀看。兩隊的實力似乎相當。我是其中一個觀眾家庭的泛泛之交,可以放鬆地觀看比賽,不必太擔心誰輸誰贏。我只是希望那些家長和教練們也能有同樣的態度就好了!
上半場沒有人進球。那些年輕的球員們實在太興奮有趣了,他們就像任何其他孩子一樣,動作笨拙,但態度認真。他們摔跟頭、被球絆倒、把球踢空,卻似乎一點也不在乎──他們樂在其中呢!
在下半場,一隊的教練把他大概是第一梯隊(球技較佳)的球員們叫下,換上替補球員,但留下他最好的球員為守門員。比賽有了戲劇性的變化。我想,即使你只有五歲大,贏球也是重要的。因為二隊的教練讓他球技最佳的隊員仍在場上,而一隊的替補球員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
二隊球員朝著對方球門一湧而上。守門員雖是他這個年紀的好球員,但和三、四個與他一樣棒的敵方球員相比,畢竟力量懸殊。二隊開始射門進球了。
一隊的小守門員竭盡全力,奮不顧身地要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飛來的球,勇敢地試圖擋住它們。二隊飛快地進了兩球。這惹惱了我們年輕的守門員。他喊著、跑著、猛撲,然而即使如此,還是寡不敵眾,沒過多久,二隊又進了第三球。
我很快就知道守門員的父母是誰了。我可以看得出他的父親剛從辦公室過來,西裝革履的,還打著領帶。他們呼喊鼓舞他們的兒子,為他加油,然而在對方進了第三球之後,我們的小守門員改變了。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無濟於事,對方勢不可當。他並沒有退下陣去,但從他的表情可見,他知道自己徒勞無功。他的父親也改變了。他之前敦促他的孩子要再努力些,向他喊叫出各種建議和鼓勵。但他現在顯得焦慮,試圖說寬慰孩子的話,告訴他不要緊,只要堅持下去就行了。
在二隊進了第四球之後,我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了。小守門員是如此急需幫助,但幫助卻無處可尋。他從球網裡取回球,遞給裁判,就嚎啕大哭起來。他站在那裡,碩大的淚珠從雙頰留下,然後他跪倒在地。
孩子的父親站起來,但他的妻子抓住他的手腕,說:「別去,吉姆。你會讓他尷尬的。」但孩子的父親掙脫妻子的攔阻,穿著他的西裝、領帶和皮鞋,衝到球場上,抱起他的兒子,擁抱、親吻他,並和他一起哭。我生平第一次為一位男子而感到驕傲。
他把兒子抱到球場邊線,我聽到他說:「兒子,我真以你為榮。你表現得真了不起,我要每個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兒子。」
「爸爸,」孩子嗚咽著說:「我擋不住他們。我試了一次又一次,他們就是一直朝我射門進球。」
「小史考特,不管他們進了多少球也好,我都以你為榮。我要你回到球場上去,打完球賽。我知道你想要退出,但你不能。兒子,他們還會射門進球,但這並不重要。去吧,現在就去吧。」
我看得出這些話起了作用。當你獨自一人,別人朝你射門進球,而你阻止不了他們時,知道那些愛你的人並不在乎這些,這對你來說意義重大。
小傢伙於是跑回球場。二隊又進了兩球,但他處之泰然。每天都有人朝我射門進球。我非常努力地去嘗試,我不顧一切地朝各個方向撲球。我生氣,我發狂。我用盡渾身解數來抗爭。淚水不禁湧流,我跪倒在地,彷徨無助。我的天父衝到球場上,在嬉笑揶揄的圍觀人群面前,祂把我抱起,說:「我非常以你為榮!你表現得很棒,我要每個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孩子,而我宣佈你是得勝者!■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也真是祂的兒女!──約翰一書3:1
上帝是愛。祂並不需要我們,但祂想要我們。這是最奇妙的事情。──華理克(出生於1954年),美國牧師和作家

 

圖片出處:http://dcbbs.zol.com.cn/4/22_39816.html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2 Mon 2014 21:50
  • 雪崩

 

20090227004336

 

麥克•夏普

維特是名智利邊防員警,他在智利邊境為人所知的羅斯利柏塔多爾斯海關服務,當地位於智利與阿根廷交界的安第斯山脈高山地區。因為維特曾受過深山救援工作方面的特別訓練,他通常會被指派到這樣危險的區域工作。他喜歡山脈,但也想念家人。
那天是7月3日──南半球的深冬,屋外暴雪肆虐。風速每小時100公里(60多英里),溫度攝氏零下15度(華氏5度)。因為風寒指數因素,維特和另外57個人當天夜晚被困在營地裡。
突然之間,維特聽到一陣深沉的隆隆聲,他直覺地看了一下他的手錶,時間是晚上8點38分。因為在智利那個區域,輕微地震是十分常見的,所以他剛開始沒有多想,但震動變得愈加猛烈,接著燈都熄了。
幾秒鐘之後,屋頂坍塌,維特發現自己困在一堵牆和一件大傢俱之間。他四周的溫度驟降,維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著出去。
他後來發現,暴風導致附近山峰頂上雪崩,雪如排山倒海般地湧向營地。
維特終於設法撬開碎石亂瓦,從雪堆裡爬出來。當他脫身之後,他發現周圍的建築物也都倒塌了。
維特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就順著哭聲挖掘,直到發現了一個小女嬰。她只身穿尿布和T恤衫,但幸好沒有受傷。維特迅速地把她裹進他溫暖的警察外套裡,好讓她能從自己的胸膛處得到溫暖。
既沒有供暖設備,又沒有避難之處,除非倖存者們能快速獲得救援,否則他們很快就會凍死了。雪崩發生前,營地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方法,就是一台雙向無線電收音機,它現在已經損壞,無法修復。維特很快領會到,若要有人知道他們目前的困境,恐怕要好幾天的時間。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徒步走到最近的鄰居──在兩公里之外的滑雪住宿小站,然後安排救援隊伍前來。
對維特而言,在平常的情況下雪中跋涉兩公里,就如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般容易。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不但處於黑暗之中,而且又面對暴風和隨風飄飛的雪,還抱著一個嬰兒,這幾乎就如送死。
維特邀請志願者與他同去,但沒有人願意,所以他只好懷裡抱著嬰兒,獨自出發。他找到一雙雪鞋,可幫助他在深厚的雪坡上行走;但是暴風捲起地面的雪,有如暴風雪一般。大多時候,維特的能見度只是一步之處。當他出發時,他知道滑雪住宿小站的大概方向;但在黑暗中,又有近乎零的能見度,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不知不覺的錯過目的地。
八個小時過去了,維特跌跌撞撞走進滑雪住宿小站,筋疲力盡。他把孩子交給那裡的人,洗了個熱水澡,匆匆吃了點飯,就帶領那裡的三個救援隊伍之一奔赴營地。多虧他此一壯舉,31條生命獲救。
幾個月後,當我聽維特講述他的經歷時,我注意到他沒有談及一個重要的細節。我追問維特,但他一直迴避這個問題。
第二天,維特的妻子讓我看她的剪報本裡,關於雪崩和維特受到智利總統嘉獎為英雄的新聞。我仔細閱讀那些新聞報導,但它們並沒有解釋維特如何在幾乎伸手不見五指的暴風雪中,找到滑雪住宿小站的。
最後,在我的勸說下,維特的妻子終於吐露了真相。「他不談這個,」她解釋說:「因為他認為人們會說他瘋了。」她停頓了一會兒,大概心想我是否會說同樣的話,然後又繼續講述。
「當維特在暴風雪中趕路時,路的一邊出現一道明亮的白光,幾乎像街燈一樣。當維特在深雪地裡艱難跋涉時,那道光也一路跟隨著他,照亮他前方的路。它較像是個聚光燈,而不是街燈。就是這光引領維特前往滑雪住宿小站。他曾多次陷入雪堆裡、無法脫身,但每次都感到有人從後方抓住他,把他拉起來,讓他又能重新上路。」
「還有一件事,那指引他道路的光不是普通的光。當維特仔細看進它時,發現它不是某種燈泡散發出的光,而是從耶穌的臉龐所發出的光。」

麥克•夏普是一位住在哥倫比亞的英文老師,也是家庭國際基督徒聯會的成員。 ■

圖片出處:http://searchdog.blog51.fc2.com/blog-entry-149.html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

 

 

林腓立


聖經的獨特之處,似乎在於那些「信心的偉人」。除了耶穌以外,這些人都遠非完美。聖經對他們也沒有任何美化的描述。我酷愛歷史,如果你讀過許多古代歷史或文學,就會逐漸習慣於人們如何吹捧那些英雄人物為偉人。如果他們有任何過錯的話,似乎都被修飾掉了。但聖經裡對英雄的描述卻非如此。我個人認為這樣毫不掩飾缺點的作法,使得聖經更為可信。
我閱讀有關當耶穌仍在世上,聖經對祂最親近之門徒的描述,讓我備感激勵。1讓我們先談談彼得吧。傳統上而言,彼得被認為是使徒中的首領,然而在上主最需要他的那個晚上,他曾聲名狼藉地不認主,而且是三次不認主。「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2他還發咒又起誓?這聽起來不像是聖徒會做的事呢。
約翰在福音書中自稱為「耶穌所愛的那門徒」,3但馬太記載的一個事件,讓約翰和他的兄弟雅各看來並不怎麼光彩。「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祂一件事。耶穌說:『你要什麼呢?』她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我父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他們弟兄二人。」4
這甚至不是門徒們第一次爭論他們之中應當誰為大了。「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5
然後就是馬太,這位稅吏。稅吏的工作就是收稅,是民眾普遍認為的惡棍。羅馬人建立稅吏收稅的機制,這是徵收其佔領土地稅款的一種方法。他們將徵稅權拍賣給出價最高的投標人,投標人則承諾每年向羅馬國庫繳交一定數額的稅收。實際上,稅吏可以任意徵稅,多收的都進了自己的腰包。他們基本上可以任意決定要收多少稅款。這是一個殘酷無情、徹底不公平的系統,把窮人壓榨得一貧如洗。一些羅馬的大人物,例如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他們曾一起圖謀暗殺凱撒),據說就是這種稅收體制的雇主。他們通過第三方來收稅,因為理論上而言,羅馬人是不被政府允許去參與這種骯髒勾當的。
因此,馬太也是這個骯髒交易體系中的一員,多半是轉包商這樣的角色。他甚至在城門設了一個收稅點,可以向進出的貨物徵稅。對虔誠的猶太人而言,馬太與外邦人之間的錢財往來,使得他根據猶太傳統而言是不潔的,他絕非猶太人社會中一位正直的成員。
那麼其餘的門徒們又如何呢?四福音書很少敘述安得烈、達太、腓力和拿但業(又叫巴多羅買),但我們知道還有一個門徒──西門,他之前是奮銳黨的革命份子,他們宣稱要推翻羅馬統治者和他們的傀儡政權。另外,當然就是多馬了,他因懷疑耶穌的復活而出名。此外,更不用提抹大拉的馬利亞了,眾所周知,在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七個污鬼之前,她曾是個妓女。6然而,她是耶穌復活後最先向之顯現的人。
在《使徒行傳》中的英雄人物又如何呢?保羅是個歸信耶穌的法利賽人,他自己曾說,他曾「極力逼迫殘害上帝的教會。」7
然而這些門徒們,他們雖只是些普通人,卻藉著他們對耶穌的信心和忠誠,而成為非凡的人。他們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激勵我,因為儘管他們有人性的弱點和缺陷,他們忠於上帝給他們的呼召,並為上帝和人類做出了不起的美善事情。


1. 請參閱馬可福音3:13-19
2. 馬可福音14:71
3. 約翰福音21:20
4. 馬太福音20:20-24
5. 馬可福音9:33-34
6. 請參閱路加福音8:2
7. 加拉太書1:13


林腓立是一位小說家,並是心靈與末世論議題方面的評論家,現居於加拿大。■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施亞力

高中畢業後,我和兩位朋友決定到西地中海周遭旅行。那年是1969年,歐洲的街道上到處是徘徊、尋找人生意義的年輕人。我們搭上開往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火車,然後又連夜乘渡船前往突尼斯。接著,我們一路搭便車──當地卡車和汽車,沿著北非海岸旅行。
有一次,我們滯留在一個前無鎮、後無村的地方。夜幕降臨時,我們決定到海灘去,在暖和的沙灘上、睡在睡袋裡過夜。
第二天一早,我們正在收拾行囊,一位老人朝我們緩慢走來。我仔細往他的方向觀看,不遠處沙灘上有一個小草屋,多半是因為昨晚天色黑暗,所以我們錯過了。這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手裏拿著一個托盤。我心想,他肯定想要賣什麼東西。然而,當他走近時,我發現他給我們帶來三杯冒著熱氣的薄荷茶。
那時我剛滿18歲,才高中畢業,稚氣未脫、無人生經驗,然而卻被深深感動了。為什麼這位自己恐怕都難以維持生計的老人,要向陌生人奉熱茶呢?他不知道我們是誰,從未見過我們,但他卻認為自己有義務要殷勤款待我們。
我們滿懷感激地喝下那芳香沁鼻的熱茶,盤算著怎樣答謝他的好意。付他錢可能會是一個侮辱,我們翻遍背包,發現了幾個罐頭食品,作為我們答謝他的禮物。我們無法多溝通,因為他的法語不好,而我們的法語更差,於是在感謝他之後,我們就起身離開,往公路走去。我們三個人這天上午後來幾乎都保持沉默,因為我們都在想著那位好心的老人,還有他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
他所擁有的比我們的少得多,然而他卻願意與我們分享他僅有的一點東西。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說不同的語言,但關懷和一顆給予的心,消融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施亞力是名自由攝影師,住在臺灣。■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自瑪利亞•芳婷的文章
身為基督徒,即使我們有些人以為我們應該可以倖免人生的困苦,但我們無法倖免。如果我們預期我們的信仰可保護我們免於遭遇問題、掙扎和痛苦,那麼當情況出錯時,那會導致我們產生某種烈士情結,直到我們開始懷疑:「怎麼可能有任何其他人遭遇的情況,會比我的更艱苦呢?」
如果你有那種感覺的話,那麼就看看周遭的其他人,不論是信主的和不信主的人,他們必須承受的事情吧。你也許會發現,此時有些人的物質條件看來似乎比你更好;但同時也有很多人的生活情況比你差很多,缺乏了生活上的必需品。
雖然我們身為基督徒,和其他人一樣,會面臨類似物質上的掙扎,有許多的問題,但至少我們通常從上帝的話語中可以得知,所有這些經歷發生,往往是有個好的理由的,它們具備一個神聖的目的。儘管我們無法看到試煉可立即為我們帶來的任何好處,但我們了解它們可教導我們功課,使我們變得更為堅強。僅有那樣的知識,就可使得試煉較容易承受。
有些人長年與病痛掙折,或是在一個非常難相處的上司底下工作,或是在做自己討厭的工作。還有些人,不論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因為自己的觀點或信念而遭受嘲弄、批評和拒絕,甚至被公開迫害。身為基督徒,我們通常能了解,我們所經歷的艱難實際上是在幫助我們;但不信的人卻沒有救主的安慰,也不知道祂能幫助他們明白他們受苦的理由。我們也許有很多困難,但與許多面對人生苦難、卻絲毫無法體會其中意義或目的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可能會比較容易應付,因為我們的信仰會讓我們學習到其中的意義或目的。
我們從我們遭遇的麻煩困苦中學習及成長。我們的掙扎教導我們如何有更多的耐心,如何堅持下去,如何緊緊依靠上帝的應許,並「忍受苦難,好像耶穌基督的精兵!」1有時不僅僅是一天、一星期或一個月的時間,而是長年累月的這樣做。
聖經告訴我們:「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2「[當你四周面臨麻煩問題],仍要忍耐,好能繼續完成上帝的旨意。」3
保羅甚至如此告訴我們:「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德性);老練生盼望。」4
有時候,我們可能延續很長一段時期、完全不能按感覺行事,因為事情進行得相當糟,而我們的感覺也很糟。但那正是我們需要依靠上帝的話語中的真理的時候,那就是:不論我們感覺如何也好,祂仍然愛我們、關心我們。即使事事對我們不利、所有事情都出了問題,我們仍能相信,良善到最後必會得勝,耶穌一定會獲得勝利的。
瑪利亞•芳婷和丈夫彼得•阿姆斯特丹,是家庭國際基督徒聯會的總監。■

1. 提摩太後書2:3
2. 雅各書1:12
3. 希伯來書10:36(按英文聖經新生活譯本[NLT]翻譯)
4. 羅馬書5:3-4

 

004ef7c6

圖片出處 www.tropicalisland.de/ south_africa_garden_rou

陽光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